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

組員『蔡佳惠』撰寫-南海-虎井嶼/桶盤嶼介紹



  
  名稱由來虎井嶼舊名稱為船篷嶼檯嶼,歐洲人稱為Table島
  有關虎井嶼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一說是曾有小孩不幸摔落島上的大井之中而死,居民就認為此井危險的像隻老虎一般,為了提醒民眾注意,就以虎井為島名。
  另外一個說法是,在島的東南側曾經有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,因而名為「虎井」。
  在東、西二山之間,略靠東山北岸附近有相當大的群落地基,其方格式排列之中隱約能看出不同房屋大小的格局,惟所在位置接近北方,其受夏天的颱風以及冬天東北季風的影響,推斷在生活上是相當艱苦的,尤其還能看到一處類似『井』的位置,就該位置生長植物較附近一般植物更加茂密、鮮豔,惟缺乏必要土工器具及人員或可供參考之資料,因此筆者僅能外觀上推斷。

  該處還有清朝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墳墓,墓體尚稱完整,然墓碑是用珊瑚礁石製作,風化作用相當嚴重,墓碑上的文字已經快無法辨識,如能加以考據,應該可以了解先民歷史及生活方式。



  島上中央低平,東西兩端為突起之台地,柱狀節理之玄武岩,排列險峻在海崖邊,仰望之際,氣勢雄偉,海蝕而成蜂窩狀之「貓公石」遍佈海濱。
  二次大戰日軍山本五十六前進指揮所尚保存完整,仙人掌遍佈其間。蜈蚣酒是虎井的特產之一,每當大雨過後,村民利用晚上捕捉蜈蚣,數量非常可觀,再泡上高梁酒,據說可治風溼。觀音佛像聳立在西山口,遙望桶盤嶼。

 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嶼,面積約為2.133平方公里,該嶼的東西長約4公里、南北寬約1公里,並由東、西兩大玄武岩方山組成,其中間的中央地勢低平,柱狀節理的玄武岩分佈在海邊的險峻懸崖,虎井嶼的景觀與桶盤嶼十分相似。
  虎井嶼控制進入馬公港重要位置,所有大型船隻都必須經過附近海域,也和澎湖西嶼軍事管制區遙遙相對,更顯其軍事上的價值,虎井西山玄武岩經過道路鋪設的影響,就柱狀節理已不太明顯,然東山因軍事管制仍保留相當完整且巨大及明顯的柱狀節理玄武岩,不過因為風化影響偶有巨石掉落情形,必須經由當地駐軍清理,才能維持北邊小路的通行。
  靠近東山北方岸邊,有一獨特岩石奇景,未曾出現在澎湖所有資料之中,其玄武岩應為單獨噴發出地面時,缺乏整體或其他岩石的支持或是附近地質已被侵蝕,導致岩柱體約有二層樓的高度,一個倒U字型插入地表之中,堪稱一絕。


 因外型像倒蓋的臉盆,故稱桶盤。桶盤嶼在馬公港西南方,東、西、南三面海岸圍繞巨大六角型玄武岩柱,奇岩怪石密佈,素有「澎湖黃石公園」之雅稱。
  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,玄武岩因風化差異侵蝕的作用,形成蜂巢狀的孔洞,當地人稱為「貓公石」,曾為雅石愛好者的最愛,現已明令禁採。
  
  桶盤全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,柱狀節理之盛,尤居澎湖之最。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。但因颱風肆虐,玄武岩石柱有幾處已坍方。
  西南方之海蝕平台,退潮時露出狀似火山口之中央突起處,即岩漿的噴發孔洞;宛如觀音盤座之蓮花台。現為縣府推薦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甄選地。也有藝術愛好者在此成立「桶盤藝術村」。以將其自然天成的玄武岩景觀,介紹於世人。
  台灣也正積極的向聯合國申請將桶盤玄武岩列為世界遺產。澎湖桶盤地質公園成立於2008年1月3日。

Google MAP

 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參考網站:
澎湖/桶盤火山口 美麗如蓮花http://travel.udn.com/mag/travel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5517
虎井嶼-維基百科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9%8E%E4%BA%95%E5%B6%BC
桶盤嶼-維基百科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hant/%E6%A1%B6%E7%9B%A4%E5%B6%BC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