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 caption |
潮間帶
青螺溼地隸屬澎湖縣湖西鄉,位處於澎湖本島湖西鄉最北岸,分布範圍東自澎13公路起,西至紅羅漁港東側,其間不含青螺港及集居聚落,北自青螺沙嘴北邊6公尺深的海域起,南至紅羅魚塭止總面積約221公頃早在1994年環保署及把本濕地列為澎湖縣重要的生態敏感區,於不但孕育非常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,使得這邊的海邊充滿生機更有珍貴的海岸濕地區。
地理優勢:
由於食物鍊得牽引,這個露天劇場的舞台主角,常隨著潮汛而走馬換。將覓食的蟹種、跳躍的彈塗、爬行的螺類、潛沙的二枚貝、小而多的線蟲、沙蠶、端腳類、扮演生產者的藻類,架構成一個三度空間,立體交叉,繁忙而又互相牽引的生命網路。
參考資料來源: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 洪國雄著 第24頁
青螺溼地獨
現已被定為國民級濕地。過去原為寬廣背風面的海岸泥灘要地,有一大片的原始紅樹林,後因開發為漁温養殖場,紅樹林遭破壞殆盡,目前部分漁温已廢棄,成為前幾年為輕艇活動進行的場所之一。縣府也於該區(青螺真武殿前)復育紅樹林,成果不錯;冬天常引來許多棲息在濕地環境的候鳥,已成為澎湖最佳賞鳥區之一,紀錄中有近40種鳥類出現,其中有70%為水鳥,鳥相非常豐富。
資料來源:旅遊簡介湖西鄉 陳振中著 第49頁
濕地生態重要性
青螺濕地面積遼闊,為澎湖最大的紅樹林造林區,也是澎湖鳥類重要棲息地,每年有數千隻度冬或過境候鳥在此棲息,並有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在此繁殖。本濕地植物種類經澎科大王志強調查紀錄,至2010年10月已有88科313種。
本濕地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源,若能善加維護與規劃,結濕地周圍的玄武岩海岸地形及潮間帶產業活動,將會成為全台最有特色的國家級海岸濕地。
資料來源:澎湖溼地秘笈 澎湖縣野鳥協會著 第8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