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四季中均可發現遷移中的候鳥、過境鳥及迷鳥停留在台灣的某一角落,若稍加留意,在澎湖除了常見的鳥類以外還可見著
鳥類大舉南遷或北返的壯觀畫面,另外尚有一些「不小心」來到寶島做短暫停留的「迷鳥」,更是「迷倒」了眾「鳥人」,千里迢迢不負辛苦只為目睹牠的「盧山真面目」。
小雲雀:澎湖小雲雀常出現在空曠草地會飛到半空中鳴叫歌聲嘹喨有「半天鳥」之稱是澎湖特有的野生鳥類。
種類:雲雀係屬於百靈科鳥類〈全世界75種,台灣1種〉,百靈科鳥類除南北極外,分佈世界各地。
‚特徵:頭上有羽冠,雙翼寬廣,腳略長, 後爪甚長。
ƒ習性:主要棲息於空曠草原、旱田、山區之空曠地帶。以昆蟲、植物種子為食。常於地面活動,喜鳴唱,築巢於窪地。
麻雀:澎湖最常見的鳥類。
種類:文鳥科。
‚特徵:頭部紅褐色,臉污白色有圓形 黑斑,體背面栗紅色,體腹面污白色,身長約14公分。
ƒ習性:性喧噪,不懼人,成群在農田,住家、城 市附近活動,以穀物、草籽、果實為食, 常發出單調似「啾-啾」之聲。
„活動環境:草、灌叢、開闊地、草生地、農耕地、平地 住家及防風林。
分佈於:中海拔、低海拔、平原鄉鎮、海岸濕地
小白鷺:澎湖幾乎一年四季皆可見到,但以冬天較 常見,是此地最常見且數量頗多的候鳥。
種類:鷺科。
‚特徵:夏羽-全身自色,嘴、腳黑色
,趾黃色,猶如穿黃色雨鞋,
後頭長飾羽,背、前頸下部亦
長飾羽。冬羽-無飾羽,腳黃色。
ƒ習性:性群棲,覓食時,常以腳探入水中擾動 後補食四竄的魚,繁殖期同黃頭鷺、夜鷺集體築巢於竹林、相思樹及木麻黃等樹上,飛行時發出「嘎-嘎」之聲。
„活動環境:湖泊溪流、魚蝦池、沼澤、海邊河口…等。
…分佈於:低海拔、平原鄉鎮、海岸濕地。
小燕鷗:澎湖能觀察到的夏天燕鷗中,體型最小的,而且來 到本地繁殖也是最早的,往往在三月底就可以陸續看到牠們的蹤跡,本縣以澎澎灘與小白沙嶼為繁殖地。
種類:鷗科。
‚ 特徵:夏羽-嘴黑色,腳深紅色,頭部深黑色,眼周圍 有白圈,體背面蒼白色,體腹面白色。羽-大 致似夏羽 ,但頭部白色,眼後方有黑色斑點頭頂有淡褐色橫斑。
ƒ 習性:成群出現於河口、沼澤地帶、魚池附近覓食,以魚類及 水生昆蟲為食物。
„ 活動環境:沼澤、海邊河口及沙洲水域。
… 分佈於:海岸濕地。
磯鷸:在澎湖算是數量甚多的冬候鳥。
種類:鷸科。
‚ 特徵:嘴暗褐色,體背面灰褐色,有黑色細
紋,眉白色,過眼線黑褐色,腹面白
色延伸至翼前的白色斑塊為主要特徵
,腳黃褐色。
ƒ 習性:喜單獨出現海岸、河岸、池塘等地,
停棲時不停上、下擺動尾羽,以昆蟲
、甲蟲及雜草種籽為食物,常邊飛邊
叫,並發出「嘰- - -哩哩」之聲。
„ 活動環境:湖泊溪流、農耕地、沼澤、沙洲水域…等。
… 分佈於:海岸濕地。
蒼鷺:是澎湖地區所能見到的最大型鷺科的鳥,屬於普遍 可見的冬候鳥,在菜園濕地與興仁水庫、成功水庫為渡冬區,但因為特別怕人,所以並不容易接近
觀察牠。
種類:鷺科。
‚特徵:頭白色,嘴黃褐色,兩側有黑色飾羽,頸甚長, 前頸有數條黑色縱線,背面飾羽淡灰色,腳黃褐色。
ƒ習性:喜靜立水中,伺機捕捉游過魚類,常混於大白鷺群中 ,飛行時發出音階較高似「刮-刮」。
„ 活動環境:湖泊溪流、沼澤、海邊河口、沙洲水域、防風林。
…分佈於:海岸濕地。
玄燕鷗(珍貴稀有保育類):夏天燕鷗,喜歡在峭壁上築巢,本縣以貓嶼為最大棲地,每年皆有上千隻繁殖的記錄。
種類:鷗科。
‚ 特徵:嘴黑色,頭頂灰白色,全身大致為暗褐色,腳黑色。
ƒ 習性:出現於海岸、島嶼之岩石處,在空中飛翔尋找魚蝦、 烏賊為食物,腳雖為蹼足,卻甚少游泳。
„ 活動環境:海邊河口、沙洲水域。
分佈於:海岸濕地。
白鶺鴒:屬於冬候鳥。因為混種之故,有許多的
亞種,但都算是白鶺鴒,野外觀察時 ,不要誤認為不同種類之。飛行常以
波浪型前進之。
種類:鶺鴒科。
‚特徵:全身除體背面頭頂至背部,體腹面喉
部至前胸為黑色外,均為白色。尾羽
甚長,台灣有三亞種:白面白鶺鴒、
白鶺鴒、黑眼線白鶺鴒。
ƒ習性:常單獨或全家出現在水域地帶或農耕
地,喜不停地在地面走動覓食昆蟲及
種籽,停棲時不停地擺動尾羽,飛行
時呈大波浪之字飛行,邊飛邊發出「
唧、唧、唧」之叫聲。
„活動環境:湖泊溪流、平地住家。
…分佈於:低海拔、平原鄉鎮。
賞鳥裝備:
服裝:以草綠、橄欖綠、褐色或有色塊斑的迷彩裝 等舒適、輕便、耐磨之服裝顏色,及配備數
個大口袋。
雙筒望眼鏡:體積小,機動性強,倍數低,視野廣,適宜觀 察水鳥。
單筒望眼鏡:倍數高,視野窄,重量重,適宜觀察水鳥。 可搭配三角架使用。
鳥類圖鑑:1.繪圖式鳥類圖鑑。2.照片式鳥類圖鑑。
鳥類記錄簿:適宜攜帶方便,封皮結實或防水,以鉛筆記錄之。